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记原淮北煤炭基地会战指挥部副指挥王文汉

记原淮北煤炭基地会战指挥部副指挥王文汉

关键词:王文汉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淮北历史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huaibe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731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对王文汉同志,过去有两种看法,一种认为他是工农干部,只有高小学历,标准的土八路。另一种认为他是知识分子,能文能武,温文尔雅。持前一种观点的,机关人员居多。持后一种看法的,大多是基层干部。

1926年,王文汉出生于河北易县一个农民家庭。“七.七”事变后,聂荣臻在太行山创建抗日根据地,杨成武是他们家乡的军分区司令兼地委书记。 12岁的王文汉参加了儿童团,任指导员。他带领小伙伴们站岗、放哨、查路条,积极参加抗日活动。1941年正式入伍。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刻字员、民政助理员、城关区长。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,逐步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,一个成熟的基层工作领导者。1948年,他参加南下干部大队,随军进驻皖南宣城,开展反匪反霸,建立地方政权,进行土地改革。从此,便与安徽这片热土,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当初,是安排他到基层任职的,因为有些文化,工作需要,便被留在了地委机关。可见那时对知识、对人才是多么器重。建国之初,百废待兴,处处充满生机,党风社会风气也比较好,大家工作充满热情。他结合工作实践,写了一些文章,有的在皖南区党委机关报上得到发表,产生了很大影响。报社要调他,地委坚持不放。他成了名符其实的“一支笔”,天天起草文件材料,以致最后累倒,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。1954年,省委书记曾希圣决定在皖南创办一个大型机械化农场。地委推荐他为副场长兼政治部主任,带领17名干部,负责筹建工作。部队从海南调来40台拖拉机和100多名战士,整建制的转入地方,给予支持。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,王文汉像《老兵新传》中的老场长一样,带领他的干部战士们,餐风宿露,艰苦奋战,历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,终于在荒无人烟的宣郎广三角地带,建成了一座大型国营农场。1958年他调离时,该场已具有十来个分场、一万多名职工,成为后来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和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。

在王文汉的履历中,有过三次县委书记的经历。第一次是1961年,在反“五风”运动中作为省委工作组成员,在宣城县委担任主持工作的书记处书记。第二次是1965年,从省人事局党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任上,调任怀远县委第一书记,时年38岁。当时,是全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。不久在“文革”中被打倒,批斗数百场、关押400多天,腰脊骨被打断,造成终身残疾。第三次是1973年,从地区重工业局长任上调任濉溪县委书记,任职五年。此时虽是“文革”后期,但“极左”思潮,无所不在,派性斗争,尖锐复杂,工作起来十分困难。只有带领部分干部,深入基层,以点带面,抓革命、促生产,解决群众生产、生活中的突出问题。当年挖的河、修的路、栽的树,有些仍然还在,依旧发挥作用。他说,前不久去濉溪,老同志们还在说起这些“前人栽树、后人乘凉”的往昔轶事。

1977年,王文汉调离濉溪,到淮北煤炭会战指挥部担任副指挥。指挥部设在当时的宿县矿建公司办公大楼。这是个厅级单位。以他的德才资历,早该提到这个位置,甚至应当担任更高的职务。但是那个年代,流行的是“一切服从组织安排”,少有跑官、要官这一套。王文汉文质彬彬,为人本分,更是不谙此道。所以,在副厅这个级别上,他“原地不动”,一干就是17年,直至1994年离职休养。

人在仕途,身不由己,也许是一种官场常态。多年的同事和朋友,一旦当官,甚至一同为官,只不过官大官小、权大权小不同而已,没有利用价值,便不再是朋友,甚至也不再熟悉。人情冷暖,世态炎凉,早已司空见惯。但王文汉却不是这样。在担任多年的县委书记之后,他当过淮北市、淮南市副市长、常务副市长,市人大常务副主任,党组书记,代理主任。不论在哪个岗位上,都是认真敬业、照章办事,又随和自然、不失本色。对干部群众,亲朋故旧,一如既往,体现出一种正常、正当的人间情味,从而赢得广泛的赞誉与尊敬。他在淮南工作时,我去合肥开会,曾几次顺道看他,都受到热情款待。作为下级干部,又是后生晚辈,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平等与真诚,是一份难忘的世间美好。

我亲历过这样一幕,大约是1979年,春节之后,时任省委书记的张劲夫同志检查工作,来到宿县。煤炭指挥部机关和地委及有关部门的头头脑脑,齐聚矿建礼堂。可能主要是安排和大家见见面吧,主席台上,并没有摆放桌椅扳凳。王文汉陪同张劲夫从后台走出,首先,王文汉作了几句简单的介绍和开场白,接着张劲夫作即席讲话。他讲话的内容,已经不记得了。只记得当时他站在台上的前侧,披着一件草绿色军大衣,打着手势,讲得铿锵有力。大家听得津津有味,不时掌声阵阵。充分展示出老一代革命家纵横捭阖、博学多才的卓越风范。王文汉立于一旁,注视的目光,与台上、台下有着恰当、自然的配合交流,显得不卑不亢、落落大方,具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和风度。当时及事后,都有不少人感叹,真是一级有一级的水平!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!

上世纪80年代未,他从市政府转到人大工作,为了充实当时和以后的退休生活,他计划用10年时间,学习绘画。他买回一幅齐白石画虾的木板水印,观摹研习,勤学苦练。一年四季,寒来暑往,从不间断。历时五年,终于摸索出绘画的基本规律,艺术上有了相当的造诣,技法上达到了乱真的程度。被吸收为省美协会员,被评为国家二级美术师,作品被人民日报及多家专业报刊杂志发表,被全国人大、全国市长书画院、彭德怀纪念馆等多家单位收藏。

多年前他因脑溢血引发半身不遂,几经辗转,已被儿子晓明接到了淮北就近照料,颐养天年。他说,患病之后,因为手腕麻木,无法执笔,已停画多年。现在,每天除了锻炼身体之外,电视新闻、报纸书籍还是要看的。眼睛不好,只能断断续续,少看一点。2010年,写了20多万字的回忆材料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5523012664 传真:15523012664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重庆市秀山县 邮编:4099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